黨建新聞

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黨務工作» 黨建新聞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論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确要求,為我們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指明了具體方向。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部署,深刻認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結合自身實際學習、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貫徹到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
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義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着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标準。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特别是在革命、建設、改革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屬性和價值取向。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紐帶。中國是一個有着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如何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是關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前景與命運的重大問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評價與導向作用、整合與規範功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激勵和引導廣大幹部群衆萬衆一心,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
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了未來改革的路線圖,全會決定強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使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平導向,以及人民至上、共同富裕等理念将更加彰顯。強調改革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回應了老百姓的關切,應對了下一步改革發展的難點和挑戰。全體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思想,貫穿改革全過程,将激發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和諧的價值支撐。
面對國際上的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和國内價值觀念的多元并存,需要我們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堅持重在建設的方針,用交流、疏導、讨論、說服的方法解決思想認識問題,把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凝聚起來,在尊重差異中擴大社會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形成思想共識,從而彙聚成促進社會和諧的強大合力。
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内核。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價值觀是文化的内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關鍵,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建設就失去了魂,沒有了方向和引領。我們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關鍵,大力弘揚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文化,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時代性,增強中華文化的穿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中華文化更加多姿多彩,使中華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與魂。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綿延不絕,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中華民族孕育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文化。這種獨特文化賦予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民族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标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生存之本、精神之魂,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隻有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滋養,才有深厚的民族根基,得到民衆的廣泛認同,産生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深厚的文化基因、精神紐帶、價值源泉,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性工程。如果抛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法在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蕩中站穩腳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重要價值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非常豐富的内涵。比如,崇禮尚義、“百善孝為先”的道德風尚,“溫良恭儉讓”的君子風範,“執中守一、不偏不倚”的中庸思維,“民惟邦本、本固邦甯”的治國理念,“大同世界、天下一家”的美好理想,“憂國憂民、先憂後樂”的家國情懷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堅定民族文化自信。當今世界,文化實力和競争力成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标志。曆史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發展進步提供了豐厚滋養,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從文化發展的維度看,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了我們的文化自覺意識,體現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底氣和文化自尊理念。
三、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習近平強調,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内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要做到理論上通俗化、宣傳上具體化、實踐上生活化,使人民大衆易于接受。核心價值觀要融入大衆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要通過大衆化的傳播手段,将抽象理論轉化為大衆喜聞樂見的通俗話語,盡量貼近普通民衆的生活和内心情感。既要把握核心價值觀宣傳的科學性、準确性和完整性,又要注重核心價值觀表達的簡潔性和通俗化,從而達到感染群衆、凝聚人心、達成共識、強化認同的傳播效果,使之更容易被大衆感知、認同并自覺踐行。
重視教育手段的運用,做到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把核心價值觀貫穿于國民教育的全過程。教育是學校、社會和家庭的共同責任。做什麼人,立什麼志,具備什麼樣的道德素養,擁有什麼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起基礎性作用,充當着關鍵角色。要針對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采取不同的引導方式,形成課堂教學、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多位一體的育人平台,将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
高度重視網絡傳播陣地建設,發揮新媒體的重要作用。網絡媒體特有的快速、便捷、覆蓋面廣等特征,加強核心價值觀的網上傳播容易取得好效果。但從現實看,一些嚴重違反核心價值觀的醜惡現象利用網絡廣為傳播,如果不能從網絡上接受正面力量的潛移默化,負面信息就會乘虛而入,直接影響公民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因此,要高度重視網絡文化建設,完善網絡交流平台,加強網絡管理,善于運用網絡空間褒揚真善美、抵制假醜惡、集聚正能量,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
發揮榜樣的示範作用,激發全社會向上正能量。把核心價值觀貫穿到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必須大力褒揚身邊的模範人物,充分發揮榜樣的典型示範作用。通過典型引導、先進示範,讓人們接受榜樣身上所蘊藏的價值觀、道德觀,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核心價值觀不是虛無缥缈的大理論,也不是雲裡來霧裡去的空頭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價值體現,是生活中真善美的本來面目。要讓典型成為人們思想上的引路人,成為人們價值取向的坐标,成為衡量我們這個時代精神高度的标尺,從而在全社會激發自覺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
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
習近平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
核心價值觀要落地生根、融入社會生活,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從三個方面着力:健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行為準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建立和規範一些禮儀制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融入各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之中,吸引群衆廣泛參與,推動人們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總書記的這一系列要求,具體而微地指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怎樣落細、落小、落實,進而在全社會“紮根”的路徑和方法。
落細,就是要針對核心價值觀的内涵,特别是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從細節抓起,從習慣養成做起,持之以恒、不斷校正。個人價值觀的培育上,目标要細,要求要細,責任要細,措施要細。
落小,就是不能大而無當,而是要把握價值觀傳播的規律,堅持大處着眼、小處着手。要通過宣傳教育,使人們感受到,核心價值觀離你我他并不遙遠,就在現實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要從具體行為入手,堅守正道、敬業奉獻、虔誠勤勉、孝老愛親,自覺将愛與善播撒,讓向上向善向美的良性互動更多湧現,讓核心價值觀變成社會主流。落小,還需防微杜漸。在黨員幹部隊伍中堅持反“四風”,實質也是從小處抓起,倡導社會風氣的改善。
落實,就是在落細、落小的基礎上抓實、再抓實。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範,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完善信用記錄,健全征信系統,懲戒失信行為,強化核心價值觀内在與外在的約束力。
五、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發揮政策導向作用
習近平強調,要發揮政策導向作用,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要用法律來推動核心價值觀建設。各種社會管理要承擔起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責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體現價值導向,使符合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得到鼓勵、違背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受到制約。
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中,要求政府确立經濟發展目标和發展規劃、出台經濟社會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企業和經濟組織開展各項生産經營活動時,都必須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做到講社會責任、講社會效益、講守法經營、講公平競争、講誠信守約,形成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政策導向、利益機制和社會環境。與人們生産生活和現實利益密切相關的具體政策措施,要注重經濟行為和價值導向的有機統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實現市場經濟和道德建設的良性互動。
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中,要求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保障作用。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實踐中,落實到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個方面,用法律的權威來增強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厲行法治,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捍衛憲法和法律尊嚴,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并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要求上升為具體法律規定,充分發揮法律的規範、引導、保障、促進作用,形成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的現代社會管理機制,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法治環境。
    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中,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制度建設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學有效的訴求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最大限度增進社會和諧。創新社會治理,完善激勵機制,褒獎善行義舉,實現效能與道德提升相互促進,形成好人好報、恩将德報的正向效應,在日常治理中彰顯社會主流價值,使正确行為得到鼓勵、錯誤行為受到譴責,為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集聚強大的正能量。相信憑借每一位中國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操守,和他們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環境中不畏艱難的勤勉奮鬥,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必将達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目标,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終指向,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壯麗征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