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屬各單位:
為營造濃厚的學術科技氛圍,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提高青年學生學術科研能力,培養創新人才,備戰第十一屆“挑戰杯”湖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學校決定舉辦第六屆“挑戰杯”2003网站太阳集团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現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競賽宗旨
崇尚科學 追求真知 銳意創新 迎接挑戰
二、競賽背景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主辦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範性和群衆性的全國競賽活動,被譽為中國大學生學術科技的“奧林匹克”,每兩年舉辦一屆。自1989年第一屆“挑戰杯”舉辦以來,該比賽已成為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領域中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參賽範圍最廣的群衆性賽事,現已形成國家、省、學校三級賽制,是大學生展現課外學術科技成果和綜合素質的重要舞台,我校每兩年舉辦一次。
三、競賽時間及安排
2014年9月—2015年3月(詳見附件1)
四、主辦單位
共青團2003网站太阳集团委員會
五、參賽辦法
(一)參賽對象:正式注冊的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
(二)參賽作品形式
1.參賽作品可分為個人作品和集體作品。凡報名個人作品的,報名者必須承擔報名作品60%以上的工作,作品上的署名作者均應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須也是學生且不得超過2人;凡作者超過3人的項目或者不超過3人,但無法區分第一作者的項目,均須以集體作品形式報名。集體作品作者必須全為學生,且不超過5人。凡有合作者的個人作品和集體作品,均按學曆最高的作者劃分為本科生作品、研究生作品類别進行評審。
2.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論文)、學年論文和學位論文、國際競賽中獲獎的作品、獲國家級獎勵成果(含本競賽主辦單位參與舉辦的其它全國性競賽的獲獎作品)等均不在申報範圍之列。
3.各學院注意遴選優秀的、适合參加“挑戰杯”競賽的SRIP項目,并加強指導和管理。
4.參賽作品必須由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指導教師(或教研組)推薦,經本學院團委審核确認。
(三)參賽作品類别
申報參賽的作品須從實際出發,結合所學專業對社會熱點(如低碳經濟、經濟結構調整、就業創業等)、學科前沿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側重解決社會生産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申報參賽的作品分為以下三類:
1.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限本科生申報):
A.機械與控制(包括機械、儀器儀表、自動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築等);
B.信息技術(包括計算機、電信、通訊、電子等);
C.數理(包括數學、物理、地球與空間科學等);
D.生命科學(包括生物、農學、藥學、醫學、健康、衛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學、化工、生态、環保等)。
2.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
作品所屬領域限定在哲學、經濟、社會、法律、教育、管理六個學科内。每篇論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調查報告在15000字以内;社會科學類參賽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為黨政領導部門、企事業單位所做的各類發展規劃、改革方案和咨詢報告,同時附上原件及采用單位使用證明的複印件和有關鑒定材料。
3.科技發明制作類:
科技發明制作類分為A、B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制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産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等。參賽學生須在作品申報書封面相應作品類别中劃“√”。科技發明制作類作品申報時必須附有研究報告,并提供圖表、曲線、實驗數據、原理結構圖、外觀圖(照片),如有鑒定證書和應用證書也可一同附上。
(四)獎勵辦法
1.設置特、一、二、三等獎和優勝獎,頒發證書,特等獎作品推薦參加省級競賽;根據參賽作品的數量,作品獲獎的數量與等級等情況,以學院為單位評選5個優秀組織獎。
2.代表學校參加第十一屆“挑戰杯”湖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學生和指導老師将按照學校相關文件進行配套獎勵。
六、組織要求
1.高度重視,廣泛動員。各單位要高度重視,結合現有教師課題及SRIP項目,動員師生積極參加,開展“挑戰杯”競賽專題講座、科技論壇等活動,大力宣傳“挑戰杯”競賽的積極意義,使廣大學生了解“挑戰杯”,參與“挑戰杯”。
2.采取措施,認真組織。各學院要注重整合資源,加強對參賽作品的指導,提供必要的設備和技術支持,并于2014年11月17日,将本院參賽作品(申報書、作品統計表,一式一份)紙質檔報送至校團委科協辦公室,電子檔發送至hnkdkx@163.com 。每個學院推報作品不少于5件。
2003网站太阳集团
2014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