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背囊

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生工作» 心靈驿站» 智慧背囊

每月心靈小常識--抑郁症

  • 什麼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種常見的情感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并伴有相應的思維和行為異常。
    (1)它是最常見的心理問題;
    (2)它影響着數萬人的工作、學習和家庭生活;
    (3)它是一種對人的軀體、思維、感受和行為均産生負面影響的疾病;
    (4)它使患者承受着巨大的情感痛苦,并且也給他們的家人和朋友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5)它是一種能夠治療的疾病,但大多數人不知道;
    (6)它可以影響到任何人,包括我們自己。
    什麼原因會導緻抑郁症
    确切的原因尚不清楚,但絕大多數專家認為當一個人同時存在以下多個社會、心理和軀體方面的問題時,腦内會發生某種生物化學改變,就出現了抑郁:
    (1)長期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
    (2)人際關系問題;
    (3)經濟問題、突發的、嚴重的損失;
    (4)較為明顯的焦慮、強迫、沖動等特征的個體成為發生抑郁綜合症或抑郁症的易患個體,具體表現為:悲觀厭世,自尊心低,過分疑慮及謹慎、力求完美,道德感過強,過分看重工作成效而不顧樂趣和人際關系,出于維護軀體安全感的需要,在生活風格上有許多限制,處理問題的能力有限,或回避那些與人密切交往的社交或職業活動等。
    (5)酒精或藥物濫用;
    (6)慢性軀體疾病;
    (7)抑郁症家族史:大約有40-70%的患者有遺傳的傾向,因此抑郁症患者的親屬,特别是一級親屬發生抑郁症的危險性明顯高于一般人群,且女性發生抑郁症的遺傳傾向高于男性。
    傷心是引發抑郁症的導火索。抑郁症是導緻自殺的最主要原因, 早發現、早轉介、早治療是關鍵!
    抑郁症的診斷标準
    (1)興趣與愉快感喪失;
    (2)精力減退或疲乏感;
    (3)精神運動性遲滞;
    (4)自我評價和自信降低;
    (5)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
    (6)反複想死或自殺、自傷;
    (7)軀體症狀:①每天失眠或者睡眠過多;
                  ②體重顯著減少或增加,食欲顯著降低或增加;
                  ③性欲減退;
                  ④抑郁情緒表現為晨重夜輕。
    (8)可存在一些分裂性症狀;
    (9)病程标準:符合症狀标準連續2周的時間以上;
    (10)嚴重标準:①對生活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造成嚴重影響,伴随着顯著的生活工作方面的功能缺損、病态的自罪自責,自殺觀念,精神症狀,或精神運動遲滞;②社會功能受損(工作、生活、社交、遵守法律、法規的能力等),給他人造成危害或不良後果。
    如何治療抑郁症
    嚴重的抑郁症通常需要抗抑郁藥物治療,同時也可以配合心理治療。輕、中度的抑郁症,通過單純的心理治療可以恢複。
    (1)服藥治療:抗抑郁藥物能夠減輕抑郁症狀,但不能解決導緻抑郁的潛在問題,要想獲得有效的療效,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規律服藥4-6周,并且随後應繼續服藥6-12個月以預防複發,常有輕微的副作用,但不會成瘾。



    (2)由經過專業訓練的心理治療師提供心理治療:
    ①給予情感上的支持;
    ②鼓勵患者認清并探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③與患者一起分析導緻抑郁的原因;
    ④與患者共同找到處理問題的新辦法。
    (3)抑郁症的注意事項
    ①要意識到自己的疲憊感、無價值感、無助感和無望感是疾病的症狀,是可以治療的;
    ②盡量減輕生活中出現的壓力,保持身體健康,有規律的鍛煉身體,參加社交活動;
    ③向精神科醫生或資深心理治療師尋求幫助;
    ④不要試着用自己服藥、飲酒或吸毒的方式來解決目前的困境;
    ⑤在抑郁症緩解之前,不要做重大的決定,不要被自己消極的思想左右,如結束自己的生命。
    輔導員如何幫助患有抑郁症的學生
    (1)輔導員發現學生有抑郁傾向時,應帶領學生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做評估。若病情嚴重發生自殘或自殺行為時,則立即聯系家長,啟動心理危機預警,做到24小時分秒不空、形影不離,保證責任到人、工作到位,直到家長到校,讓家長送學生到醫院就診;若情節嚴重,家長不能及時到校,可由家長委托輔導員或班主任及時送醫。情節複雜時,可立即報警,尋求警察幫助。
    (2)專科醫院确診為抑郁症的學生,必須納入一級庫管理,建立“一名患者、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危機幹預機制,與學生家長簽訂風險告知書及安全協議。輔導員應重視學生的服藥情況,督促其服藥、複診,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定期談話,給予關心、關愛,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心理狀況。對于病情嚴重或不遵醫囑服藥的學生,建議休學或家長陪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