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學動态

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生工作» 團學動态

賞名畫,知黨史(第24期)

  • 作品《吃水不忘挖井人》體現了對曆史的尊重和傳承,提醒人們在享受現在生活的同時,不要忘記過去的曆史和付出,要繼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image.png

    作者簡介                                                              作者:周秀芬(1942.12)别名周淼,女,河北唐山人。擅長版畫。1966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講師。作品有《涼山輕騎》《考試》《女鑽工》等。                                                                                                    黨史背景 

    《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僅僅是一幅藝術作品,它更是中國近現代史的重要見證。 這幅畫生動展現了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關心群衆、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這一精神不僅在當時激勵了無數革命者前仆後繼,更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都不能忘記那些為國家和民族付出巨大犧牲的先輩們。

    作品賞析

    周秀芬采用套色木刻的技法,使畫面色彩鮮明且富有層次感。 紅色、黃色等暖色調的運用,不僅展現了革命的熱情與活力,還傳達了人民群衆對毛主席和紅軍的感激之情。畫面構圖巧妙,以水井為中心,毛澤東、小女孩、戰士等元素被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平衡而富有張力的視覺效果。畫中的毛澤東形象栩栩如生,他挑着擔子的姿态顯得既親切又堅定,展現了他與人民群衆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 旁邊的小女孩手提着籃子,裡面裝着紅軍的衣服,她的眼神中充滿了對紅軍的敬仰和感激。戰士們疏通水井的情景也被生動地描繪出來,他們的形象充滿了力量和決心。在細節描繪上也非常用心。 毛澤東口袋裡的書籍這一細節被巧妙地展現出來,既體現了他的學識和修養,也暗示了他時刻不忘學習的精神。這一細節雖小,但卻為整個畫面增添了不少的文化内涵和深度。畫家通過對環境的描繪,營造了一種真實而感人的氛圍。畫面中的沙洲壩幹旱缺水的環境被生動地展現出來,與後來挖出水井後大家的喜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不僅突出了毛主席和紅軍為人民群衆謀福祉的偉大功績,也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