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學動态

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生工作» 團學動态

賞名畫,知黨史(第23期)

  • 《曆盡艱辛為人民——毛主席和周總理在轉戰陝北途中》不僅是一幅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更是一段曆史的見證和精神的傳承。 它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産黨人為人民解放事業不懈奮鬥的偉大精神,激勵着後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努力奮鬥。 同時,這幅作品也提醒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感恩革命先輩的犧牲與奉獻。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要繼續發揚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1866b332539945448cdbdf9d525ae7b8.png

    作者簡介

    劉文西(19331017日—201977日),出生于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長樂鎮水竹安村,中共黨員,黃土畫派創始人,中國當代畫家 、美術家 、美術教育家 ,第五版人民币“毛澤東頭像”創作者,其主要作品有《 毛主席和牧羊人 》《 祖孫四代 》《解放區的天》《毛主席到陝北》《在毛主席身邊》《同歡共樂》《關懷》《解放區的天》《毛主席和青年人在一起》等,發表論文有“個性與生活”“要大力發展人物畫”“為人民而創作” “深入生活,堅持創作”等。

    陳光健(19366月—202456日),女,出生于四川省榮昌市, 1953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58年畢業在西安美術學院任教。曾任中國畫系系主任等職。代表作品有《西去列車》、《綠色邊疆》、《慈母手中線》等。黃土畫派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女畫家協會顧問,陝西省婦女書畫協會名譽會長,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原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是當代中國極具影響力的女性畫家。

    黨史介紹

    《曆盡艱辛為人民——轉戰陝北的途中》不僅是一幅藝術作品,它更是中國近現代史的重要見證。 這幅作品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産黨人為人民解放事業不懈奮鬥的偉大精神。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在轉戰陝北的過程中,面對重重困難和挑戰,始終保持着堅定的信念和昂揚的鬥志。他們以實際行動诠釋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艱苦奮鬥”的精神風貌。 這種精神不僅在當時激勵着無數革命者勇往直前、奪取勝利,在今天也同樣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

    作品欣賞

    《曆盡艱辛為人民——毛主席和周總理在轉戰陝北途中》這幅作品,是劉文西與陳光健兩位藝術家共同創作的傑作,它不僅展現了革命領袖在艱苦環境中的堅定意志,還深刻傳達了中國共産黨人為人民解放事業不懈奮鬥的偉大精神。 下面,将從構圖、色彩、繪畫語言、細節描繪、方面進行詳細賞析。該畫采用了深遠而富有層次的構圖方式,将觀者的視線自然引導至畫面的中心——毛主席和周總理。 兩位領袖坐在簡陋的木闆凳上,聚精會神地查看作戰地圖,這一場景被巧妙地置于畫面前景,成為視覺焦點。背景中,戰士們或抄寫電報,或發電報,忙碌而有序,展現了革命隊伍的緊密協作。遠處的山巒疊嶂,旗幟招展,行進中的隊伍隐約可見,不僅拓展了畫面的空間感,也預示着革命事業的廣闊前景。 整個構圖既緊湊又富有張力,讓人感受到革命戰争年代的緊迫與希望并存。色彩運用上,這幅作品采用了質樸而沉穩的色調,與轉戰陝北的艱苦環境相契合。畫面以暖色調為主,如土黃色、棕色等,這些色彩不僅增強了畫面的曆史厚重感,也寓意着革命者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 在毛澤東和周恩來身上,光影處理得當,使得他們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展現了領袖的睿智與威嚴。同時,遠處山巒的淡藍色與近景的暖色調形成對比,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和層次感。劉文西與陳光健兩位藝術家以精湛的技藝和深厚的情感,創造了這幅充滿力量的作品。 他們采用了中國傳統工筆畫的細膩與西方油畫的立體感相結合的方式,使得人物形象生動逼真,場景描繪細緻入微。在毛澤東和周恩來查看地形圖的細節上,畫家們尤為用心。兩位領袖的表情專注而深邃,手指輕輕劃過地圖上的山川河流,仿佛在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他們的眼神交流,更是無聲地傳遞着堅定的信念和深厚的戰友情誼。在細節描繪上,這幅作品同樣堪稱典範。從領袖身上的衣物褶皺到戰士們手中的電報紙筆,從地圖上的标注到遠處的旗幟飄揚,每一處細節都經過精心雕琢。 特别是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服飾和神态,更是體現了藝術家們對曆史的尊重和對人物的深刻理解。此外,背景中戰士們的活動也生動展現了革命隊伍的紀律嚴明和高效運作,為整個畫面增添了更多的生活氣息和時代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