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學動态

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生工作» 團學動态

賞名畫,知黨史(第19期)

  • 《歌唱祖國的春天》創作于1956年,正值新中國成立的初期,第一個五年計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整個社會洋溢着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氛圍。程十發先生深受這種氛圍的感染,以他獨特的藝術視角和精湛的技藝,創作出了這幅充滿時代精神的畫作。它不僅展現了人民幸福生活的場景,更傳達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

    image.png

    作者簡介                                                            程十發(1921410日-2007718日),籍貫上海市金山區楓泾鎮人。名潼,齋名曾用“步鲸樓”、“不教一日閑過齋”,後稱“三釜書屋”、“修竹遠山樓”。幼年即接觸字畫,但給他印象之深莫過民間藝術。1941年畢業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畫系。1942年在上海大新公司舉辦個人畫展,1949年後從事美術普及工作,1952年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員,1956年參加上海畫院的籌備工作,并任畫師。長期任上海畫院院長,此後,藝術視野不斷拓展,“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在人物、花鳥方面獨樹一幟。在連環畫、年畫、插畫、插圖等方面均有一定造詣。工書法,得力于秦漢木簡。他的畫早年受陳老蓮影響,晚年,畫家多作花鳥畫

    黨史背景                                                              作品以“歌唱祖國的春天”為主題,展現了新中國成立後人民幸福生活的場景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1956年是新成立最初十年中重要的一年。當時第一個五年計劃正在實施,年輕的新日新月異,整個民族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程十發在整個社會朝氣蓬勃的氣氛感染下,創作出畫《歌唱祖國的春天》,并獲得1959年第一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一等獎,該畫也成了新工筆畫創作領域的代表作。                                                             作品賞析                                                          構圖:分析“之”字型構圖如何引導觀者視線,展現畫面的流動感和層次感。色彩:探讨色彩明麗、人物衣着鮮豔如何體現人民生活的美好和時代的變遷。人物塑造:解析水墨寫意與工筆結合的筆觸如何塑造出生動逼真的人物形象。細節描繪:引導學生觀察畫中人物的表情、動作及服飾細節,理解這些細節如何展現人物性格和時代背景。環境描繪:分析背景中的自然景色和工業文明元素(如電線杆),理解其寓意和象征意義。繪畫語言:分析程十發将寫意和工筆結合的藝術風格,以及長圍裙等傳統服飾元素在畫中的巧妙運用。當我們站在這幅畫前,不僅能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的熱情和希望,更能深刻體會到他們為國家和民族所做出的貢獻。這種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正是我們今天需要傳承和發揚的。同時,《歌唱祖國的春天》也提醒我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我們應該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歌唱祖國的春天》不僅是一幅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中國畫作品,更是一段曆史的見證和精神的傳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