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保護的幾個問題
主講人:柏貴喜
主持人:熊曉輝
時間:2019年5月9日19:30
地點:2003网站太阳集团琴房一号樓一樓合唱教室
主辦單位:2003网站太阳集团藝術學院
主要内容: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價值、制度;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現狀及其改進策略
專家介紹:
柏貴喜,1963年10月生,回族,安徽壽縣人,中共黨員,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民族學學科帶頭人,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曆任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民族學博物館館長、社會科學處處長、中南民族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現為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方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人類學會、中國都市人類學會、中國民族學學會理事,湖北法學會地方立法委員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2),國家民委領軍人才(2014) ,國家民委有突出貢獻專家(2009),享受湖北省人民政府專項津貼專家(2008),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先進個人(2008),全國少數民族古籍工作先進個人(2010)。
柏貴喜教授長期從事民族學、人類學等學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為:民族社會與文化、民間宗教與民間信仰、象征人類學、民族文化與文化遺産保護等。其科研成績突出,在權威和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高等教育文科學報文摘》等刊物轉載、摘登或綜評。出版專著或主編、參編相關著作十五部。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十餘次。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項:《南方少數民族手工藝資源體系與基因要素圖譜研究》(2017),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兩項:《少數民族傳統知識的現代利用與保護研究——以武陵地區土家族為例》(2007)、《生态文明建設背景下武陵山區土家族傳統生态知識的挖掘、利用與保護研究》(2013);主持十餘項省部級或橫向科研項目: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湖北土家族傳統知識的現代價值與保護研究》、湖北省重大科研項目《湖北省民族志》、湖北省政府專項基金項目《土家族問題研究》,國家民委重點科研項目《西南民族地區城鎮化研究》、《苗族簡史》修訂,國家民委科研項目《少數民族傳統知識保護研究》,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項目《少數民族生态文化與生态文明建設研究》,海南省黎學論叢(首批)重大課題《黎族“合畝制”地區社會文化變遷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基金項目《土家族傳統文化的象征體系》,橫向課題《清江流域習慣法研究》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基金項目等。目前,柏貴喜教授已培養民族學、宗教學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40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