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晚上,在齊白石藝術館開展了一場圍繞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與創新座談會,本次座談會邀請了非遺傳承人吳淵、周漢宇、賀桂華、李鐵騎、梁德頌、王曜等,齊白石學院院長趙湘學、部分老師以及全體美術學學生參加,龍明盛老師主持。
座談會伊始,龍明盛老師對各位非遺傳承人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在座談會上,王曜先生首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學習蠟染的心路曆程,由于熱愛所以堅持,在對美術的熱愛的驅使下,他見山畫山,見花繪花,練就了紮實的造型基礎。其次是苗畫的傳承人梁德頌先生,對非遺即将失傳的惋惜讓他不斷地創新發展苗畫,讓苗畫煥發新的生機。石鼓鎮油紙傘的傳承人周漢宇先生、湘譚紙影的傳承人吳淵、彩紙折疊的傳承人賀桂華都強調了要讓非遺走進年輕群體,在創新中讓非遺走得更遠、更久。踏虎鑿花傳承人李鐵騎先生向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将踏虎鑿花進行創新,秉承守正創新的精神,将踏虎鑿花從傳統技藝發展到産品化,呼籲廣大美術專業者可以繼承民族工藝,傳承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産。龍明盛老師表示,在本次展覽中非遺作品具有非常濃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地域特色和鮮活的生命力。 民間美術是一種生活方式,民間美術的文化功能和藝術魅力是發生在生活中的,是和創作者的生存信仰和習俗行為連在一起的,民間美術是為生存的藝術。對民間美術的關注,不能局限于書齋,更要投入到生活中,投入到民間美術傳承群體所在的現實生活中去。
本次座談會的問答環節,面對“如何在傳承和創新中把握其中關系?”王曜先生說:“藝術當随時代,手藝當領時尚。”李鐵騎先生強調:“應當在沒有脫離傳承工藝的基礎上創新,要立足于當下環境,符合大衆的審美,樣式在變,但是精神内核、文化内涵不變。”
大會的最後,由我院趙湘學院長總結,回望曆史,創新是主流,傳承是根脈,文化也有更新疊代,但仍然有内核将其緊密相連。本次非遺傳承人座談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非遺傳承人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台,也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注入了新的動力。相信在不久的将來,非遺文化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文字編輯:宋文廣 劉婷 圖片編輯:潘家樂)
一審:龍明盛
二審:譚 淼
三審:詹 玮
四審:巢 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