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16時,藝術研究和課題申報學術座談會在美術樓203舉行。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湖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鄢福初主講,副校長劉友全出席并主持了本次學術座談會。本次學術座談會還特邀我院原院長曾景祥、楊國平,著名藝術家王志堅、省文化廳倪文化、省博物館王集、著名收藏家王薇等特邀請嘉賓,出席本次座談會的還有我院院長李毅松、黨委書記張琳、副院長鄒正洪、尹建國等教師及其他藝術愛好者。會議開始前,一行人先參觀浏覽了我院彭浩同學的油畫畢業展,并給予了高度的肯定與贊賞,劉友金副校長,楊國平,曾景祥教授紛紛題字贈言,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劉友金副校長代表學校對各位領導專家的莅臨表示熱烈歡迎,随後介紹了我校的校園環境、特别介紹了藝術學院的專業及辦學特色,并結合最近學校專業調整,指出藝術學院要進一步加強專業調整,把學院做大做強。
鄢福初副廳長在座談會中指出,中國畫核心是筆墨,是意境,是寫意精神,而當今社會重視技術的成分要多得多。“學習是一塊淨土”,鄢福初副廳長對學院教學科研給出了不少建議:加強師資,加強書法專業培養力度,利用齊白石等本土優勢,着重培養學生的中國畫和書法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學術是藝術的支撐。同時鄢福初副廳長還就國家藝術基金申報及内容作出了具體詳細的介紹。最後,教育廳藝術處倪文華處長就課題申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他認為項目申報中最為重要的是要有項目意識,重視每一次的項目申報和項目策劃的訓練與培養,并且持之以恒。
當天晚上7:30, “壁立千仞:何紹基書法藝術之美及其當代意義”主題講座在美術樓104如期展開。鄢福初副廳長為主講,楊國平教授主持,衆多領導、知名藝術家紛紛前來聆聽,場面空前,熱鬧非凡。
鄢福初副廳長以對何紹基書法的見解與中國書法的探讨展開,對何紹基其人做出了一定介紹,将其書法之美分為渾厚,遒勁,蒼茫,高古四個方面,并逐一舉例分析。何家世居道州,為宋代理學師祖周敦頤故裡,何紹基自小接受理學熏陶。書法藝術實踐和研究對何紹基而言從來就不是一種愛好或附庸風雅,完全是他獨特的體道方式。何紹基精通詩文書畫,金石考訂,經史訓诂之學,具有濟世情懷,提倡實學,憂心國運,蹈厲敢為,并非守舊的士大夫,其書風之變被分為觀念之變、技法之變和風格之變。鄢福初副廳長提出三點啟示:書風取決于學術風氣、書風之變源于自我、碑帖兼融是未來書法發展的必然趨勢。
随着科技的進步,書法的實用與審美功能漸漸淡化,以展覽為主要傳播手段的書法藝術在視覺和空間鄰域發生深刻變化,如何把握這種時代的趨勢,成為書法研究的新标題。同時相關學科的相互滲透,比如美術和音樂,特别是現代美術在空間構成和筆墨把玩上對書法的技巧表達産生直接的沖擊,如何冷靜理性地取舍,需要理論和實踐的深度探讨。
講座的最後,鄢福初副廳長悉心認真回答了諸多同學的問題,提出“任何藝術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引發了諸位同學們的深切思考,講座結束之際,掌聲雷動。本次講座,讓我們的同學們知道了如何去看待一個曆史人物,如何去辯證一幅藝術品,如何從他的藝術的發展過程當中去感受到他給我們中國文化所帶來的一種傳承 。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文/譚玮 圖/何筱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