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老師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為題,以其皮影校本課程入展李自健美術館2021首屆少兒美術作品雙年展為引,從五個方面講述皮影課程的研發過程。
一、文化傳承是課程的根基:從對皮影課程的開設背景、吳氏紙影的傳承故事、南北文化差異等方面論述文化傳承點在課程中的重要性;二、精神傳承是課程的靈魂:指出傳承人進校園才能真正的接觸到非遺藝術最精髓的點;三、技藝傳承是課程的核心:以課程開展中的嘗試與争議為切入點,論述如何制定嚴謹的教學體系,讓學生學習到完備的技藝體系,領略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四、創新傳承是課程的突破:以其“常規課程”為例,闡明尋找“突破點”将有利于推動傳統課程向前走。五、勤于反思,敢于複盤:不斷吸納外界的建議并及時複盤總結,才能使已有的課程得以不斷深入。
趙院長最後用三個詞對非遺課程的開發與設計做出了總結。首先是“用心”:尋找非遺課程的落腳點,思考如何使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的理解與認知。其次是“用情”:要對教育事業及非遺文化有赤誠情懷。再者是“用功”:課程開發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出效果的,需要經過長期反複的打磨。
講座即将結束之際,同學們紛紛舉手提問,鄧麗老師針對“如何設計有吸引力的導入環節”、“在課程中如何将創新與傳統完美結合”、“如何使學生對長期課程保持興趣”等問題作出了詳細解答。大家都被鄧麗老師的專業能力和個人魅力深深吸引,講座結束後仍有許多同學圍繞在其身旁,請教美術教學相關問題。
最後,十分感謝鄧麗老師毫無保留的精彩分享,通過一個半小時的學習,同學們收獲頗豐,不僅對課程開發有了較為完整的認識,同時也對教師這一職業也有了更深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