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小小的油紙傘,承載着湘潭人的文化記憶,還曾陪伴青年毛澤東踏上革命的征程”。6月5日,美術系中學美術學科教育教研室主任王亞楠、龔暢、龍明盛、朱競生、楊燕老師以及20級全體美術學專業學生前往石鼓鎮安樂村開展“遇見非遺丨油紙傘,雨中‘綻放'的花”非遺考察活動。
在安樂村,幾乎家家都制傘、戶戶都有傘。石鼓油紙傘,這是穿越了曆史六百年的傳統技藝,以其扶貧的産業價值、獨特的美學價值和深厚的民俗底蘊,是湘潭乃至湖南的一張靓麗名片。石鼓油紙傘傳承人周漢宇、周樂為大家講述油紙傘的曆史和制作工藝,展示了一些經典的油紙傘作品,并帶領大家觀摩體驗油紙傘制作工序,同學們在現場創作了獨特的油紙傘作品,讓大家得以親身感受傳統手工藝油紙傘的魅力。
參與體驗的學生易豔蕊表示:“實踐過後才明白,糊傘面、上桐油,這些看似簡單的工序,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制作出一把手工油紙傘,是需要長年累月的學習與練習。這次體驗十分特别,既有濃厚的文化氛圍,也有親自動手的趣味性和成就感!”
如今,全國每三把油紙傘,就有一把是在石鼓鎮生産的,非遺的傳承不僅停留在指尖,更是留存于人們的内心,這是一種文化自信,這更是一個個文化創造者和傳承者的責任。
(文:甘莉莉 陶欣欣)
(初審:楊燕 複審:屠波 終審:趙湘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