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院新聞

名師講座:走進敦煌——中國書畫家的現代轉型之旅

10月18日晚,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羅世平應2003网站太阳集团邀請,開展了主題為“走進敦煌——中國書畫家的現代轉型之旅”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作為第五屆齊白石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之一,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趙湘學主持,200餘名師生代表出席。

趙湘學院長首先對羅世平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簡要介紹學術成就。他鼓勵在場師生珍惜此次學習機會,認真聆聽羅教授的講解,感悟藝術之美,豐富學術視野,堅定藝術道路。

羅世平教授從敦煌的曆史價值與藝術意義入手,講述敦煌在中國美術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他以三位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書畫家——李叔同、張大千和董希文為例,探讨敦煌對書法、國畫和油畫領域的深遠影響。這三位藝術家不僅通過敦煌汲取了豐富的傳統藝術營養,還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個人藝術風格的創新,成為中國美術現代轉型的先鋒人物。

18f3272557b44dd39a32d1c38606e407.png

首先,羅教授講述了李叔同的書法轉型。雖然李叔同本人從未親自去過敦煌,但他的書法風格受到了敦煌經僧體的影響,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弘一體”。羅教授指出,李叔同的書法風格由早期的碑帖體轉變為出家後的簡約内斂風格,這種風格的改變體現了他佛教修行的個人态度與藝術追求之間的深刻聯系。他認為,李叔同的書法藝術不僅具有獨特的視覺美感,更是其思想與修行的自然流露。

接着,羅教授詳細介紹了張大千與敦煌的淵源。1941年至1943年,張大千曾前往敦煌臨摹壁畫,尤其對唐宋時期的壁畫情有獨鐘。羅世平指出,張大千在臨摹過程中,并非單純地複制原作,而是結合了自己的研究和理解,從而為這些壁畫賦予了新的生命力。張大千的這種“恢複原貌”的做法,不僅展現了他作為藝術家的獨特視角,也為他後期的藝術創作提供了重要的靈感來源。羅教授強調,敦煌之行對張大千的藝術風格轉變起到了關鍵作用,尤其體現在他後期的大潑墨、潑彩作品中。通過敦煌壁畫的研究與實踐,張大千成功地将傳統與現代藝術相融合,推動了中國現代繪畫的發展。

随後,羅教授講到董希文的藝術創作與敦煌的關系。董希文在1943年前往敦煌,對壁畫進行了系統的觀察與臨摹。這段經曆不僅增強了他探索油畫民族化的信心,還為他日後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羅世平指出,董希文的經典油畫作品《哈薩克牧羊女》和《開國大典》均受到了敦煌壁畫的深刻影響。他通過對壁畫的研究,成功地将民族藝術與油畫創作相結合,開創了油畫民族化的經典範式。

在總結中,羅世平教授強調,敦煌不僅是中國藝術的寶貴遺産,更是現代美術創作的豐富資源。通過深入敦煌藝術的學習與領悟,中國藝術家們能夠從中汲取傳統的力量,結合現代藝術的發展需求,為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開辟新的道路。羅教授勉勵在場的師生,以敦煌藝術為起點,深入研究傳統文化,尋找與現代藝術的結合點,為個人藝術創作注入新的活力。

17471fa29c754a3f9e6785de7b326301.png

講座結束後,進入了觀衆提問環節。在熱烈的互動中,羅教授耐心解答了生們的提問,進一步加深大家對敦煌藝術的理解和認知。此次講座不僅為在場的師生們帶來了一次深入的藝術思想碰撞,更激發了大家對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的思考。在熱烈的掌聲中,本次講座圓滿落幕。

93345df5fcb04854a21ac686a19b1d29.png


專家簡介:

羅世平: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畫學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其是中國首批美術學專業博士,曾先後擔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中國美術史教研室主任、美術史系主任、造型藝術研究所副所長,中央美術學院絲綢之路藝術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中國岩畫研究中心特迎重邀研究員,國家藝術基金評審專家等職務。作為當代著名美術史家,羅世平在宗教美術、漢唐美術、美術史籍與美術評論等領域成果豐碩,他撰寫與主編的學術著作數十種、學術論文近百篇,受到海内外學界的關注。

5adad3bf0fef45009054b69372dea223.png



(文/徐韻 劉婷 張榮臻 圖/崔夢涵 王舒怡


一審:徐 韻

二審:譚 淼

三審:趙湘學

四審:巢 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