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院新聞

非遺進校園,文化有傳承

  • 非遺進校園,文化有傳承——


    為發揚和傳承非遺文化,讓藝術學院更近距離的體驗和感受民間美術的獨特魅力。201999日下午,藝術學院特邀湘潭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湖南省折紙工藝大師——賀桂華老人在美術樓119教室舉辦了一場精彩的演講。此次講座由趙湘學副院長主持,《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教育考察》的4位任課教師和16級美術學專業的同學們認真聆聽了講座。

    賀老師從80年代初期就開始從事彩紙折疊的藝術創作,其作品題材豐富,或講述民間傳說、文學著作,亦或是曆史故事、都市生活等,且構思奇特、造型生動、内涵深刻,所用材料均為廢舊紙張,既藝術又環保,可謂獨樹一幟。伴随着熱烈的掌聲,賀老師帶領學生們走進了折紙的世界。

    年近古稀的賀老師将這些精彩的折紙作品稱之為彩紙塑。一說起她與折紙的故事,臉上就浮現起兒時對折紙的喜愛與懷念。小時候受到外婆和母親的影響,賀老師從小就對手工藝制作興趣濃厚,常模仿老輩描花、撕紙、制作枕頭貼花、繡花等,在那個年代折紙是一種娛樂的方式,一次不經意間賀老師将糖紙疊成穿裙子的女孩後,便開始踏上了探索折紙藝術的道路。一把小剪刀、一卷雙面膠、一堆廢彩紙這就是賀老師的工具盒,很小的一個鐵盒裡靜靜的躺着這些不足手掌大的工具,很難想象這些極具創新與特色的作品竟然都是由如此簡單、小巧的工具完成的。

    為了使學生深刻感受彩紙折疊的豐富性,賀老師精心準備了衆多代表作品進行展示。随着長卷的展開,以《金陵十二钗》為主題的作品展現在眼前,引得陣陣驚歎。作品中的人物形态生動、色彩絢麗,造型及用色都巧妙地保留和利用紙張原有圖案與色彩進行制作。賀老師說,不同的材料不一樣,如何運用材料特性表現特定時代背景下的人物個性,是思考的重點,更是難點。就像這組作品,賀老師精心選擇不同顔色的紙張,仔細思量圖案構成與布局,通過服裝色彩的搭配,肢體語言的表現,使得黛玉的孤傲率真、寶钗的世故圓滑、探春的敢作敢為等人物性格特點與神韻,在賀老師的指尖盡顯風姿,令人歎為觀止。這一組組作品從起心動念、到構思選材、再到最終問世,耗盡了她太多的心血。

    究竟這些生動的形象是如何制作而成,這些看似普通的廢舊紙張又該如何被巧妙利用呢?賀老師以一張宣傳單為例,首先教學生用發散思維和獨特視角去觀察和發現紙張圖案的玄機,接着通過示範與演示,教授了基本的折疊方法和技巧,并鼓勵學生運用撕、扭、折等方法嘗試制作。同學們紛紛拿起紙張躍躍欲試,積極主動地向老師請教、與老師交流,而賀老師則不斷地巡視指導,啟發學生。在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嘗試中,很多同學都成功地折疊出了趣味十足的作品,并通過投影向大家展示、解說。而賀老師一一對作品進行了點評,并肯定了同學們的想法與能力,更對學生提出了期望。

    賀老師說,折紙藝術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曆史,可以說也是受衆群體最多的一門古老技藝,從孩童到成人,大家多少都會一些折紙。既是愉悅大衆的文娛活動,也是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值得也應該被傳承和發揚。是的,如此優秀的傳統文化其實離我們并不遠,尤其是賀老師獨創的彩紙折疊,所用材料不過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宣傳紙、糖紙、廢報紙等,隻要留心觀察,用心感知,耐心思考,精心制作就可以發現并突顯其價值和魅力,而這些文化需要我們傳承和發揚。

    通過這一張張的彩紙,賀老師能從中品出道理閱人間千事,看人生百态。我們通過品讀賀老師作品也能感受到她的人生經曆和禅悟,這對我很有啟發。16級美一班的羅麗紅如是說;今天的講座讓我體驗到了折紙的樂趣。我想從今天開始我會主動收集傳單或是其它廢舊紙張,因為它們有無限價值。美二班的許晴晴說;向夢蓉同學說:通過今天的講座,我看到了賀老師對待藝術的執着,我也反思了現代社會的大多數人都很浮躁,并沒有去留心生活。賀老師雖非美術專業出身,但憑着興趣和熱愛,潛心研究,靜心創作,成為了令人欽佩的工藝大師,這讓我為之動容,也很受鼓舞。”“賀老師雖然年紀大了,心态卻很年輕,她為了宣傳中華傳統文化,依然奔波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我們正值青春年華,正如賀老師說的,我們要抓住最好的年華,為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出一份力!這是16級美一班楊潔同學的肺腑之言。正是如此,作為美術專業的學生,我們有責任、有義務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傳承與發揚優秀的傳統藝術,也正如賀老師所說:隻要大家喜歡這門藝術,我願意随時教大家,我希望我國優秀的傳統藝術能夠被傳承和發揚,我也願意為非遺傳承貢獻力量。如果說我是燎原的火種,那麼熱愛這門藝術的你們,就是我的火種。我期望我們的火種能夠燎原,也堅信你們能夠将其傳承并發揚

    此次講座不僅教授了學生折紙的技藝,更傳遞了積極的人生态度,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懷,緻力非遺文化傳承與發揚的信念。這位古稀老人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執着另學生動容,也使學生深受鼓舞。賀老師的講座雖然結束了,但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的火種已在學生心中蔓延,未來必将燎原。


    /楊潔 /胡婷、王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