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我校“科技與人文大講堂”第66講在美術樓104精彩開講。本次講座特邀校聘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龍明盛主講,與在場師生共同探讨民間美術的深厚底蘊與時代價值。此次講座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趙湘學主持,2023級美術學、繪畫系本科生及研究生代表參加。
龍明盛副教授從個人研究經曆出發,向同學們揭示了民間美術不僅是生活的故事,更是人與神、人與土地、人與自然的深刻對話。它跨越了時間的長河,将祖先的創造與後代的傳承緊密相連,每個村莊的文化細節都凝聚了無數代人的聰明才智。他指出:“鄉村的活态文化是一部沒有記憶的書,是部無字的民族生存文化史,是一部由人之生命記憶構成的文化基因庫”,我們對民間美術的研究不應局限于書齋式的典籍研究,而應将目光和身心投入到生活中,去感知和理解民間美術傳承者及其生活的現實狀态,這才是認知民間美術的根本所在。
在現場提問環節,師生就田野調查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讨。龍明盛博士表示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中國正經曆文明轉型,社會變革對傳統民族民間美術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些藝術形式正面臨消失的危險。傳承和傳播本土藝術,确保其可持續發展,不僅是時代使命,也是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文化自覺。
(文/劉婷 張榮臻 圖/崔夢涵)
一審:從麗俠
二審:譚 淼
三審:趙湘學
四審:巢 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