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院新聞

不畏艱險 化繭成蝶| 李伯安與《走出巴顔喀拉》講座在我院順利開講

由趙麗豔博士主講的李伯安與《走出巴顔喀拉》講座于11月5日晚上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美術樓104報告廳圓滿舉行。我院院長趙湘學,學院兩百多餘名師生參加,此次講座由我院徐韻博士主持。

微信圖片_20231105220512.jpg  

趙麗豔博士以中西方繪畫的基本特征為引子開講,分析中西方繪畫的審美差異及其形成的深層次原因。闡明中國農耕文明與西方海洋文明的差異影響中西方審美價值觀的形成與中西方藝術的表現形式的原因。

趙麗豔博士以畫家李伯安及其著作《走出巴顔喀拉》水墨人物畫長卷為個案,通過對畫家的生平經曆與繪畫風格形成的詳細介紹,探讨中國繪畫的傳承與創新問題。李伯安是20世紀末的特例。他與新中國同齡,經曆了“文革”并受到影響,在改革開放的社會文化語境下,用盡自己畢生心血開辟了一條新的藝術之路,形成了極具個性化的繪畫語言。趙麗豔博士以《走出巴顔喀拉》為重點研究對象,深入感悟畫家的精神世界,通過對李伯安個人性格成因的剖析,分析畫家在時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背景下,他筆下的水墨人物繪畫語言的形成過程與思想變化。

微信圖片_20231105220501.jpg

       趙麗豔博士指出:在 20 世紀末全球化趨勢明顯、社會模式激變、巨變的時代,李伯安融合傳統、西方造型藝術、民間藝術、自然,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面貌。李伯安在餘命十年裡繪制了氣勢撼人的水墨人物長卷《走出巴顔喀拉》。他的作品在繼承傳統人物長卷表現手法的基礎上,結合畫家對傳統中國畫用線的理解,大膽融合西方繪畫及其他藝術門類的表現語言,以堅實有力的團塊體量結構、強烈的黑白沖突與畫家獨有的意象造型語言,創造出中國曆代畫史到近世畫壇不曾有過的大氣雄強、現代感十足的繪畫巨作,将中國水墨人物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趙麗豔博士認為:李伯安先生的《走出巴顔喀拉》帶有濃烈的民族情感,幾經波折曆時十餘載,不僅有對傳統國畫的繼承更具有個人創作風格。畫家擔負着民族責任,以中華母親河黃河文明為依托,為表現中華民族風骨的世紀巨作。畫家融彙中西方多元化藝術,以開放的視野,在繼承傳統人物長卷表現手法的基礎上,結合畫家對傳統中國畫用線及筆墨的理解,創造出畫家獨有的意象造型語言和表現風格。創造出中國近世畫壇大氣雄強、現代感十足的繪畫巨作,将20世紀中國水墨人物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IMG_1999.jpg

講座的最後,由趙麗豔博士向我院進行捐贈她編撰的《走出巴顔喀拉——李伯安繪畫研究》一書,同時這本書的捐贈寄予了趙麗豔博士對全體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子的美好祝願。

 

IMG_2003.jpg

本次講座不僅是學生了解李伯安與《走出巴顔喀拉》的一次寶貴機會,更是學習李伯安創作精神的珍貴體驗。

專家簡介:

趙麗豔,民盟盟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國家藝術基金青年項目獲得者,現任教于溫州大學。

2002年獲學士學位,2013年獲碩士學位。

2017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師從趙建成先生,2020年獲博士學位。

2009年中國畫作品《三江似錦誰織成》獲黑龍江省文化廳舉辦第十屆“群星獎”銅獎。

2012年中國畫作品《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在“第二屆黑龍江美術、設計、書法、攝影藝術教育成果評比”中獲美術類教師組三等獎。

2014年中國畫作品《小豁牙兒》入選第十二屆黑龍江省美術作品展。

2019年中國畫作品《高原心語》成功申請國家藝術基金青年項目。

2019年中國畫作品《沐風栉雪》入選第十三屆黑龍江美術作品展。

2020年獲中國藝術研究院“中華藝文基金優秀成果獎”。

(文/宋文廣 劉婷 圖/劉明智 蔣淩航)

一審:徐 韻

二審:譚 淼

三審:陳雅婧

四審:巢 炜




TOP